AT模式原理解析

7/1/2022 微服务

# AT模式原理解析🚨

官方文档参考 (opens new window)

# TC相关的三张表

  • global_table:全局事务表,每当有一个全局事务发起后,就会在该表中记录全局事务的ID
  • branch_table:分支事务表,记录每一个分支事务的ID,分支事务操作的哪个数据库等信息
  • lock_table:全局锁

# 两阶段提交协议的演变:

一阶段

业务数据和回滚日志记录在同一个本地事务中提交,释放本地锁和连接资源。

二阶段:

提交异步化,非常快速地完成。

回滚通过一阶段的回滚日志进行反向补偿。

# 一阶段加载

  1. TM:seata-order.create()方法执行时,由于该方法具有@GlobalTranscational标志,该TM会向TC发起全局事务,生成XID(全局锁)
  2. RM:StorageService.deduct():写表,UNDO_LOG记录回滚日志(Branch ID),通知TC操作结果
  3. RM:AccountService.deduct():写表,UNDO_LOG记录回滚日志(Branch ID),通知TC操作结果
  4. RM:OrderService.create():写表,UNDO_LOG记录回滚日志(Branch ID),通知TC操作结果

在一阶段,Seata会拦截业务SQL,首先解析SQL语义,找到 业务SQL 要更新的业务数据,在业务数据被更新前,将其保存成 before image ,然后 执行 业务SQL 更新业务数据,在业务数据更新之后将其保存成 after image,最后生成行锁。以上操作全部在一个数据库事务内完成,这样保证了一阶段操作的原子性。

seata22

# 二阶段提交

# 正常:

二阶段如是顺利提交的话,因为 业务SQL 在一阶段已经提交至数据库,所以Seata框架只需将一阶段保存的快照数据和行锁删掉,完成数据清理即可。

seata23

# 异常:

二阶段如果是回滚的话,Seata 就需要回滚一阶段已经执行的 业务SQL ,还原业务数据。

回滚方式便是用 before image 还原业务数据;但在还原前要首先要校验脏写,对比 数据库当前业务数据after image

如果两份数据完全一致就说明没有脏写,可以还原业务数据,如果不一致就说明有脏写,出现脏写就需要转人工处理。

seata24

# AT优势

AT 模式的一阶段、二阶段提交和回滚均交给了 Seata 框架来生成,用户只需专注编写 业务 SQL,轻松接入分布式事务,AT 模式是一种对业务无任何侵入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。